2020-12-14 13:59:15上海热线
到2021年,AI独角兽公司云从科技就6岁了。
对于这家“独角兽”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微妙的节点。
近日,继寒武纪、云知声之后,科创板又迎来这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报考生”。
从已披露信息看,云从科技则聚焦人机协同战略,主推操作系统,面向行业提供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与解决方案;商汤科技是AI平台型公司、AI算法提供商;旷视科技则是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通过专注物联网等领域挖掘算法价值。
资料来源:量子位
云从科技在AI四小龙中绝对算是异类。
首先是年轻,云从从创立到上市,仅5年时间。与经常一起比较的AI四兽等公司相比,都要更年轻,更快实现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落地。
这既有云从的努力和奋斗,但也说明,以深度学习驱动的AI技术创新,正在不断临近商业模式大爆发的临界点,节奏会越来越快。
AI技术的研发、落地和应用的基础设施,正在日趋完善。
不出意料的是,招股书披露后,云从首先被关注的焦点都集中于财务数据、研发投入,集中于营收、净利和盈利。
从2019年旷视尝试赴港IPO、今年12月云天励飞科创板IPO获受理,到如今云从科技招股书披露,敏感的大众似乎早已留下“AI公司都是吞金兽”的印象。
因此,这次拿到云从的招股书后,舆论场也再次泛起一轮轮的口诛笔伐。
“3年亏损20亿”、“研发投入偏低”、“毛利率低”、“中庸到底”......
但这些似乎是AI企业们最不在乎的一件事。
市场之所以给AI企业高估值是由因为他们有高成长的实力傍身。云从科技作为四小龙之一,奉行的“务实之道”,增速一直是几家中最高的。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云从科技分别实现营收6453.37万元、48411.34万元、80734.72万元,2017年至2019年三年营收平均增长率达358.47%。
那么快速发展的AI赛道,云从科技真的在“大步快跑”吗?
第一代互联网人才和“科学家”合力
云从科技的核心创业团队均来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结合其全内资与政府基金背景,也是其被视为“AI国家队”的主要原因。
其中,创始人周曦,80后的AI大牛,受教于中科大,创业前是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专家。
核心技术团队中,也多是中科大、中科院系统出身的专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比如杨桦、姜迅等,出自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盛大。
可以说在AI这样的技术创新周期——中国有机会可以站在全球技术创新同一起跑线时,既离不开学研领域的博士、教授们,也离不开互联网发展浪潮里浸润后的产品人才。
相比其他三家创始人的海归背景,云从科技创始团队的中科院背景也使得这家公司有了更多本土色彩。这家基本由本土基金一路扶持长大的人工智能公司从一开始就就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道路,B轮以前的投资者中也鲜有知名机构,但B轮以后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中国国新、广州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顺为资本等知名VC/PE以及政府基金大量进驻。
云从科技上市前最后一轮估值仍达173亿元,同时估值与募资金额37.5亿相比估值更低的其他企业募资金额较为合理。
和另外三家AI小龙不同,周曦以及云从科技在对人工智能技术路径上似乎有着超前的认知。2016年,随着AlphaGo落下制胜的棋子,“强人工智能”成为了业内追逐热点。
所谓强人工智能,即机器拥有着自我意识、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系,可以独立思考并得到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且整个过程无需人类的介入。
周曦并不认为这种“强人工智能”会是人类的未来,他试图在人与机器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在周曦看来,人可以在复杂的环境、很小的样本下做出创造性决定,但是依靠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一定要做成千上万次的试错才能做出决定。
这一观点的潜台词是,机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形成“强人工智能”。所以,机器要利用人类的智慧——专家知识,形成人机协同,这是云从科技的另辟蹊径。
这一路径也决定了云从科技战略相对超前,在别人还视AI为工具时,云从已经在规划“AI共生”的发展路径,同时,这种渐进式规划更关注从1到10的应用和落地。
结合增速看AI公司财务
从招股书可以看出,云从科技已经摆脱单纯计算机视觉的身份,将自己定义为“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
目前,云从科技主要布局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业务线,核心客户包含中国联通、联想等企业及数家通信运营商,同时还服务于国家海关总署等政府部门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机构。从业务看,公司收入包括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两类。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2018年,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收入占比为6.41%,到2020年上半年,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收入占比提升至46.61%,整体营收能力优秀,呈快速增长趋势之下。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营收占比从72.27%下降到53.39%。从营收可见,云从科技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已逐步进入收获期。
除此之外,毛利率也是投资者较为关注的一点。
毛利率方面,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毛利率与软件行业较为接近,高达89.3%。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毛利率较低,主要原因是需外购部分配套软硬件产品或服务,外购材料成本较高导致。
在报告期内,云从科技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6.12%、21.46%、38.89%和52.87%。其中,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业务的毛利率更具优势。由此可见,伴随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业务营收在云从科技总体营收中占比持续扩大,其盈利水平有望进一步获得增强。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在研发费用端,相比其他人工智能公司的激进投入,云从科技也显得颇为“稳健”。
从公司规模看,云从科技研发支出4.54亿元,对应技术人员为872人。从收入占比来看,2018年和2019年云从科技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30.61%和56.25%,在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相对旷视、依图较少的情况下做到了不错的营收与增速。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从云从科技研发人员情况看,博士及以上比例有14人,占1.6%,硕士有308人,占35.28%,对于人工智能这一高科技行业,与依图、旷视等企业占比类似。
作为对比,同样是中科院背景的人工智能企业寒武纪共有研发人员680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546人,占研发人员比例为80.29%,虽然AI四小龙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研发人员比例为均为30-40%,但整体业务规模、营收和增速却比寒武纪强上不少。
可见技术产业化需求更多的是产业化人才。
同时说明营收越高研发占比越小,与此相似,云从科技在管理和人效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公司管理费用率分别为46.61%、12.73%、181.69%,剔除2019年的股权激励费用,2019年的管理费用率为20.36%。2017年-2019年,云从科技的人效分别为21.39、57.41、53.53,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从募集资金投向方面,云从科技更倾向于应用落地。
此次上市,云从科技拟募集37.5亿元,用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
其中,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偏向人工智能的基础性研究,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旨在提高公司在云计算场景下的系统部署能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的重点在于行业落地。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从各项目投入力度看,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的投入最高,达到14.1亿元。这似乎也体现了云从科技“大步快跑”的基因:坚守行业落地,快速从1到10。
相比其他企业布局AI芯片领域,云从科技的选择更接地气,也更“稳健”。
实际上,云从强悍的场景落地能力在招股书中也有体现。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确认收入的项目数量由 2017 年的 273个增加至 2019 年的 2,114 个。
典型的落地项目也比比皆是。
在今年9月份,云从中标海关总署综合应用项目,成为“海关总署2020年动态人脸识别综合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据云从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建设将全面助力中国海关推进科技兴关及海关科技发展规划,到2021年实现智慧海关基本建成,到2025年全面实现智慧海关,在关键领域领跑全球海关科技发展。
今年10月份,云从中标广州市南沙区卫生健康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信息基础设施与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项目,项目标的额为3.12亿元。据了解,该项目是全球第一家从0到1由人工智能公司主导建设的智能化医院,自设计、规划开始,就融入了智能化理念与相应规划配套,是拥有“智慧基因”的智慧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金额也是目前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公开的最大单一来源订单金额。
科创板设立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高科技企业IPO,业绩以及亏损从来都不是主要的参考方向。
这些公司基本都是新技术周期里技术模式创新公司,看增长率,可以比直接看营收和净利,更容易窥见其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所在。
这可能是衡量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落地的一个合理方法。
对于上市后的预期展望,也会更真实。
科创板的初衷,就是扶持高科技企业,而高科技企业往往初期研发投入大,通常容易处于亏损状态。
之前这种状态不被媒体和大众接受,所以诸多优秀科技公司——即便是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也不得不赴美上市。
但现在,科创板提供了一个机会。
在这个机会里,让技术创新或许能真正在中国长起来。
在过往的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以信息科技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始终是跟随者,所有当前庞然大物的巨头和企业,都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产物,在此之前别人已经完成了技术模式创新铺垫。
然而AI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这波创业公司都是代表。
人工智能是新基建以及十四五的重点发展领域,随着医疗、金融、互联网、安防、教育等各个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成为下一代通用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而人机协同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上,云从在推进人机协同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也打造出了自身独特的“云从范式”,不仅抓住国家深化实施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更是成为了国家新基建以及十四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645528#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