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银华基金董事长王珠林: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一把手工程” 机构关注大市值公司并非永恒不变

2022-03-18 12:49:04


  本文转自:央广资本眼

  记者:高艳云

  银华基金董事长、中上协并融委执行主任王珠林在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与央广资本眼共同打造的《中上协会客厅》栏目中表示,机构投资者可通过四大手段提升与上市公司之间沟通有效性,一是根据资产规模适度增加人手,强化投研能力;二是提高管理效率,最大可能获取有效信息;三是充分利用线上会议、电话访谈等多种现代手段,提高沟通效率;四是主动学习积极投资者,通过参与公司治理降低沟通成本。

  上市公司的一方又该如何主动做,才能改善、提升与机构投资者沟通的有效性?王珠林给出了四个建议,一是投资者关系是“一把手工程”,公司董事长、CEO必须高度重视;二是建议在公开信息披露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投资者对于事实背后的逻辑需求;三是建议上市公司应当在确保公平对待投资者的前提下,主动披露市场关注的信息;四是关注影响力投资,主动兼顾商业回报和社会效益。

银华基金董事长、中上协并融委执行主任王珠林

  此外,王珠林指出,机构投资者关注和调研大多集中在大市值公司的现象,是阶段性的、周期性的,不是持续的、永恒的,机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公司是动态的。

  中小市值公司如何获得投资者认可?王珠林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分内事,也就是主营业务做好,有一个清晰的中长期的业务规划,坚持做正确的事;其次是要建立规范完整的信息披露和定期交流机制;三是利用上市公司地位,顺周期进行并购融资等资本运作。

交流效果不好源于三大因素

  有调研结果指出,2021年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上市公司,整体上双方都觉得交流效果不明显。原因何在?

  王珠林认为,交流效果不好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疫情之下,现场调研的有效时间大为减少;二是线上调研工具的应用也影响到调研效果和深度;三是由于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完善,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对敏感信息掌握不断趋严。

  此外,他在节目现场也指出了交流效果不好的另一个原因,即上市公司数量的大增,已从十年前的2000多家增长到现在4700余家。

  “一个研究员对应调研的上市公司数量是50家 这就需要100个研究员。我们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也是抓住一切能出差的时间窗口,争取多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做一些深层次沟通,多调研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动态情况。”王珠林称。

  线上会议普及率的迅速增加,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交流便捷性快速提升,但时间有限、参会者众多、双方无法面对面地互动交流,让人感觉没那么透彻、没那么“解渴”。双方觉得效果不明显,就很容易理解了。

  “线上调研跟现场调研,就好比快餐外卖和餐厅现场吃大餐,线上调研交流属于‘快餐外卖’,则显得没有那么透彻。”他打比喻称。

  机构可通过四大手段提升沟通有效性

  机构投资者如何改善、提升与上市公司沟通有效性?王珠林指出,从机构投资者角度来看,为了充分保障持有人利益,实践长期投资、分散投资,也在积极通过多种手段强化调研能力、提升沟通的有效性。

  一是根据资产规模适度增加人手,强化投研能力。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末至今,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经从2.93万亿元快速增长至25.63万亿元,上市公司家数也已经从2012年的2472家增长到4734家,接近翻倍。

  他表示,机构投资者需要根据规模增长配备相应的投研人员,尽力扩大覆盖面。

 二是提高管理效率,最大可能获取有效信息。

  “我们对研究覆盖的上市公司采取分层管理,根据投资价值的相对高低,将上市公司纳入对应的股票库、债券库,级别不同对应的持仓比例不同,调研要求也不一样。”王珠林透露。

  三是充分利用线上会议、电话访谈等多种现代手段,提高沟通效率。

  王珠林称,公司在加大信息化投入,通过先进设备、技术手段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四是主动学习积极投资者,通过参与公司治理降低沟通成本。

  积极投资是指投资者利用投票、提案、诉讼等方式主动参与和影响公司决策,包括管理层变更、重大投资和公司利益保护等事项,通过参与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来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从而获得投资收益。

  “原来有个说法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机构投资者就必须是‘读万篇报告,走千家公司’,万家公司走不过来,那就千家公司。”王珠林称。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一把手工程”

  作为上市公司的一方,又该如何改善、提升与机构投资者沟通的有效性?王珠林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投资者关系是“一把手工程”, 公司董事长、CEO必须高度重视。

“公司董事长、CEO亲自参加路演和投资者交流是个态度问题,往往会从源头上影响最终结果”王珠林指出,现在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路演是由公司董事长、CEO亲自带队。

  二是建议上市公司在公开信息披露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投资者对于事实背后的逻辑需求。

  他对上述建议解释道,材料中尽可能充分地做好分析和解释,是个事半功倍之举,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对公司进行投资。

  三是建议上市公司应当在确保公平对待投资者的前提下,主动披露市场关注的信息。

  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一员,王珠林从自身的角度讲到,“包括公司所处行业动态、市场趋势、业务指标、竞争力挖掘等市场关注信息,应当在信息披露文件以及投资者见面会、业绩说明会、战略发布会、交易所沟通平台等渠道中完整体现,这也是机构投资者的基本要求和给一份穿短裤实际需求。”

  四是关注影响力投资,主动兼顾商业回报和社会效益。

  王珠林表示,上市公司应当关注到已经被资本市场所认同和实践的影响力投资理念,主动兼顾商业回报和社会效益,避免带来负面社会和环境影响。

  实践中,机构投资者关注和调研大多集中在大市值公司,中小市值的上市公司很少被关注,这也是很多中小市值公司的困扰。

  “机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公司是动态的。大家现在看到的大市值公司门庭若市、小市值公司无人问津的现象,在几年前是恰恰相反,几年后也可能会大不相同。”他指出,部分上市公司会有这样的困惑,很可以理解,但很多上市历史比较久的上市公司一定清楚,这种现象都是阶段性的、周期性的,不是持续的、永恒的。

  “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资本市场上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王珠林表示。

  当前,为何机构投资者更关注大市值公司?王珠林这样认为:

  一是近期重点行业里的核心公司,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好的成长性;二是中小企业成长为优秀大公司的比例较低,投资难度大;三是机构投资者出于投研成本考虑,对重点关注公司进行选择。

  “机构更关注大市值公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未来这些大公司的竞争力或者成长性不如中小公司,那资本市场的天平一定会再次发生周期性的倾斜。

  “招商证券统计了过去10年数据,中小市值公司能够长大的比例仅为约2%,因此要求中小公司投资的选股标准极为苛刻,公司需要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壁垒,才能有望成为被选出的真正优秀的2%公司。”

  上市公司家数太多,投研人员一家家看精力根本不够,肯定有所取舍,否则每个人看50家,也要近百名研究员才能全部覆盖,对于很多中小基金公司来说成本过高。

  “根据基金规模的大小,以及在标的买卖过程中的潜在冲击成本,基金经理也会对市值做相应地考量;小股票流动性也相对大市值公司弱了很多,买卖等操作都很吃力,所以现在很多小公司有时很难进入核心股票池。”王珠林称。

  王珠林指出,从资本市场来看,即使发达的欧美市场,也存在金融学里经典的“从众效应”或者叫“羊群效应”。过去几年时间里,部分大公司在股票市场表现很好,就无形中形成了这两种效应,股票表现越好,关注度越高;表现越不好,关注度越低。

  “由此出现中欧副教授黄生所说的恶性循环:没有分析师跟踪或机构调研→市场上缺少新信息→交易流动性低→股价上不去→估值提不起来→分析师、机构更不感兴趣→交易量再缩小。市值排在最后1000名的上市公司市值占市场总市值的比例从10%下降到3%,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尾部。”

  机构投资者对市值大小没有预设立场

  王珠林表示,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已经认识到了市场上这种现象的存在,一直努力强化自身投研力量,不做把自己的投资决策建立在别人的行为基础上的“群羊”。

  “一是公司较早地加大了一些长期战略性行业的研究力量配置和精力投入,保持了对‘专精特新’类中小公司的持续研究跟踪;二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等各种场合,从产业层面和市场层面充分讨论了龙头股和非龙头股表现分化可能带来的机会和风险;三是本着为广大持有人负责的态度,我们会对不同市值大小的股票抱有相同的重视程度,不会厚此薄彼。”

  “市值”在机构做出投资决策时的权重有多大,机构是如何考量的?王珠林认为,机构投资者本身对于股票的市值大小是没有预设立场。

  王珠林解释其观点称,投资人对于股票市值大小的选择,更多反映的是特定时期的经济环境、产业环境和资本市场环境的结果,而不是动因。

  “历史上我们也曾经经历过以小为美的时期,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大市值股票大部分也都是从小市值股票成长起来,当然也仍然存在很多大市值股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少被投资者关注或者投资。”王珠林指出,中小市值股票不受关注这件事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他表示,无论是哪类基金,机构投资者筛选标的的唯一标准就是投资价值,而一家公司是否具备投资价值和他的市值是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投资标准来进行综合评估。

 中小公司应建立规范的信披交流机制

  对于中小公司应该如何破局以获得机构的关注与认可的问题,王珠林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分内事,也就是主营业务做好,有一个清晰的中长期的业务规划,坚持做正确的事;其次是要建立规范完整的信息披露和定期交流机制;最后是利用上市公司地位,顺周期进行并购融资等资本运作。

  “公司更加需要把行业和公司的经营状况、战略规划、未来前景等信息完整地传递给投资者。”王珠林指出,机构投资者特别需要通过这些场合来增加对新公司、新产业的了解,进而增进彼此信任的机会。

  王珠林表示,上市公司股价始终会上下波动,而市值不同时会有不同的资本模式,实现公司整体价值和长期利益最大化。

  “我相信只要做好这几点,‘酒香引得宾客来’,好的公司自然会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我们不建议中小市值公司过多把注意力放在获得投资者认可、忽视了脚踏实地的业务经营。此类公司即使通过概念炒作、蹭热度等手段在短期获得市场的大量关注,而一旦潮水退去,股价回归原点,广大中小投资者和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长期看效果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王珠林称。

  “投资的核心能力在于预判未来,而总结过去恰恰是我们预判未来的必经之路。”王珠林坦言。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645528#qq.com(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